华东医药(000963)4月17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4月14日接受282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董事会秘书陈波介绍华东医药2022年报情况 一、整体经营情况 2022年,对于华东医药来说是转折之年、奋进之年、收获之年,公司实现了创新转型和经营业绩恢复增长双战役的双丰收。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7.15亿元,同比增长9.12%,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9亿元,同比增长8.58%,如扣除参控股研发机构损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25.98亿元,同比增长13.24%。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56亿元,同比增长1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常性损益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9.20%。公司业绩实现全面企稳回升,构建了创新研发新生态,战略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走上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增长轨道。报告期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营质量,实现综合毛利率31.90%,较上年同期增长1.22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82亿元,与营业收入和实现净利润水平保持匹配。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产总额311.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5.78亿元,资产负债率38.52%,净资产收益率(ROE)14.21%。 二、公司四大业务板块的经营发展情况 (一)医药工业 2022年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CSO业务)112.44亿元,同比增长10.88%,实现扣非净利润20.93亿元,同比增长4.71%,净资产收益率(ROE)24.54%。公司高度重视创新研发,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研发投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直接研发支出11.96亿元,同比增长24.2%,产品引进及研发股权投入14.84亿元。公司已组建了一支覆盖创新药研发全周期的科研团队,拥有研发人员共1,543人,硕博占比34.7%。截止本报告发布日,公司已储备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项目52款,其中5款产品处于Ⅲ期临床阶段,3款产品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覆盖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有效保障了持续有创新产品临床推进和上市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孵化了内部全资子公司微致生物,搭建了微重组和微递送两个核心技术平台;组建了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I辅助药物发现(AIDD)等新技术平台。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ADC领域差异化纵深布局,先后投资了抗体研发生产公司荃信生物、ADC连接子与偶联技术公司诺灵生物,孵化了拥有ADC药物毒素原料全产品线的珲达生物,控股了多抗平台型研发公司道尔生物,并和ADC领域全球新兴的科技公司德国Heidelberg Pharma开展股权投资及产品合作,引进其两款全球ADC创新产品HDP-101和HDP-103,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其先进的ATAC (抗体-鹅膏蕈碱偶联物)技术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公司将在现有华东医药ADC全球研发生态圈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新型技术平台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ADC自主研发平台,并计划在三年内立项开发不少于10款ADC创新产品并积极推动临床注册研究。 肿瘤领域,公司与美国ImmunoGen合作开发的铂耐药卵巢癌的ADC药物ELAHERE 2022年11月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上市,成为2022年获得FDA批准的唯一一款ADC创新药物,其国内临床工作推进顺利,计划年内提交BLA申请。基于该产品的良好临床表现,后续公司及合作方将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推进该产品的卵巢癌前线治疗,支持将ELAHERE 作为卵巢癌的首选联合用药。2022年1月,公司引进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原创天然小分子免疫调节剂淫羊藿素软胶囊,该产品自2022年5月正式上市以来,已在国内取得良好的销售表现。此外,公司还引进了一款CAR-T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其上市许可申请于202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获批,这将进一步丰富公司血液疾病领域产品线,形成化疗药物、ADC产品和CAR-T产品多维度管线布局。DR30303为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核心在研产品,靶向Claudin18.2,已于2022年5月顺利完成Ⅰ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 内分泌领域,公司首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利拉鲁肽糖尿病适应症实现国内首家获批,其减肥适应症有望于年内获批,填补国内减重药物的市场空缺。2022年6月,中美华东与中东知名企业JULPHAR就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双适应症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公司糖尿病领域实力及研发创新能力得到国际认可。围绕GLP-1靶点,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糖尿病1类化药新药HDM1002(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已完成IND中美双报,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基于其自主研发的MultipleBody 平台技术开发了DR10624,为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具有三重激动活性,同时靶向GLP-1受体(GLP-1R)、GCG受体(GCGR)和FGFR1c/Klothoβ(FGF21R)的Fc融合蛋白药物,已于2022年6月顺利完成海外临床首例入组。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R和GIPR长效多肽双靶点激动剂HDM1005,从立项到获得PCC分子不到一年,体现了华东创新速度,也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目前,围绕GLP-1靶点,公司已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不断巩固公司在内分泌领域的国内领跑者地位。 自身免疫领域,公司引进美国Kiniksa两款自身免疫领域的全球创新产品ARCALYST 及Mavrilimumab,其中ARCALYST 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IL-1受体拮抗剂缺乏症和复发性心包炎,该产品在国内被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目录,也是迄今美国FDA批准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复发性心包炎药物,公司将在2023年正式递交中国BLA申请,借助优先审评通道,有望加速满足国内自身免疫及罕见病患者的临床需求,快速实现商业化。公司与参股企业荃信生物合作开发的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HDM3001(原研药(Stelara ,喜达诺 )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其Ⅲ期临床试验达到研究主要终点,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递交BLA申请。荃信生物是国内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领域生物药物管线布局最为全面、且整体开发进度最领先的公司之一,已于2023年3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上市申请。 (二)工业微生物 2022年是公司工业微生物板块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公司持续践行工业微生物发展战略,已确立了创新药物(核酸&ADC药物)原料、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医美原料、宠物动保和特色生物材料五大方向,形成差异化产品管线和解决方案,拥有中美华东、珲达生物、珲益生物三个微生物研发基地,杭州祥符桥、钱塘新区、江苏九阳、美琪健康、美华高科、芜湖华仁六个产业基地,已开展立项研发项目累计超130项。工业微生物板块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2%。2022年5月,控股子公司珲达生物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珲益生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系列工业催化酶及相关生物催化下游产品。2022年7月,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浙江工业大学三方共同组建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力推动合成生物前沿创新成果在华东医药工业微生物落地和商业化。2022年8月,公司完成了对华仁科技的并购,落实了公司工业微生物创新药物原料方向在小核酸药物和IVD化学原料领域的布局。 (三)医美业务 2022年公司医美板块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15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国内外医美业务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按可比口径(剔除华东宁波)同比增长91.11%。 海外医美业务 2022年全资子公司英国Sinclair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3,457万英镑(约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90%,实现EBITDA 2304万英镑,同比增长245.95%,并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报告期内海外市场强劲需求驱动,Sinclair核心注射类产品收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Ellansé 上市多年来,产品持续热销。公司新型高端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MaiLi 系列,自上市以来持续受到市场认可,报告期内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0%;Lanluma 为左旋聚乳酸类胶原蛋白刺激剂,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被批准可用于臀部和大腿填充的再生型产品,报告期内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4%,已成为海外医美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日,Lanluma 获得2023摩纳哥世界美容抗衰老大会(AMWC)颁发的“最佳身体填充注射剂”奖,此次获奖彰显了国际医美行业对Lanluma 产品与技术的权威认可,也是对Sinclair在高端医美领域成果的高度肯定。2022年2月Sinclair完成了对专注医美无创及微创能量源设备的美国Viora公司股权的收购,进一步扩充了公司医美创新产品管线,并在之后开展业务和市场整合。2022年Viora公司EBD业务实现美洲市场的快速增长,超出预期完成全年经营计划。 国内医美业务 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作为公司中国市场医美业务运营中心,报告期内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并实现较好盈利。截至2022年底,欣可丽美学签约合作医院数量已超500家,培训认证医生数量超过1100人。公司核心产品Ellansé 伊妍仕 凭借再生及抗衰技术与理念,自中国市场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已成为国内医美注射剂领域的明星产品,持续领跑国内医美再生填充领域高端市场。2022年1季度,酷雪Glacial Spa 在国内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发,目前已与国内超过40家美业机构开展商业化合作。Sinclair从爱尔兰EMA Aesthetics独家引入能量源设备——多功能面部皮肤管理平台Préime DermaFacial,已于2022年9月陆续在欧美等全球主要医美市场实现商业化销售,并计划于2023年在中国上市;公司EBD产品—双极射频抗衰设备“芮艾瑅 ”(Reaction )为新一代的智能美容设备,已于2022年完成国内代理人变更,并计划在2023年2季度开始在国内销售推广。聚左旋乳酸胶原蛋白刺激剂Lanluma V型及X型于2022年12月获批落地海南博鳌乐城,用于增加面部和身体凹陷区域的体积,尤其适用于矫正皮肤凹陷。2023年1季度MaiLi Extreme和Ellansé 伊妍仕 M型已分别顺利完成中国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入组,并已开始随访。 (四)医药商业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积极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多重影响和冲击,切实履行全省龙头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肩负医疗物资保障供应重任,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255.53亿元,同比增长10.55%,累计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3.85%。(2022年各项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详见公司2022年报。) 投资者互动交流
问: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进展情况?利拉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的预期获批时间?
答:围绕GLP-1靶点,公司已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尿病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已于2023年3月获得NMPA批准上市;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于2022年7月获得受理,有望于年内获批。(2)司美格鲁肽注射液: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给药及随访。(3)HDM1002: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已于2023年2月递交中国IND申请,并于2023年4月完成美国IND申请递交。(4)HDM1005: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GLP-1R和GIPR长效多肽双靶点激动剂,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该产品的临床前研究。(5)DR10624: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在研的GLP-1R/GCGR/FGF21R靶点的多重激动剂,可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治疗,已于2022年4月获批在新西兰开展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2年6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资料图】
问:利拉鲁肽注射液的销售策略?
答:目前国内仅有中美华东及原研企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拥有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批文,且中美华东为国内首个针对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的厂家。公司将积极利用先发优势,做好该产品的商业化。市场推广方面,利拉鲁肽注射液将与公司内分泌领域现有重点品种共享专家网络、研究及临床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效协同。产能方面,公司根据该产品的销售计划,在现有生产场地及江东生产基地已为该产品的未来发展预先制定了整体的产能规划。
问:公司2022年报经营性现金流比去年同期减少的原因?
答:公司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3.82亿元,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营业收入和实现净利润水平保持匹配。从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到,经营性现金流流入约为406亿,比较稳健,还不包括超过十个亿的银行承兑汇票。众所周知,银行承兑汇票如有合适的点位,也可转化为现金流入。经营性现金流支出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同比增长,但是低于现金流入的增长。导致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税金的增加以及职工薪酬的增加。2021年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国家相关的税务财政部门有一些税金的缓缴政策。而在2022年当年的应缴税金和上年缓缴的税金都进行了缴纳,及时履行了企业公民的纳税义务,也更好的支持了财税部门的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公司在2022年合计缴纳了超30亿的税金,最终导致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上年有所减少。展开来讲,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支出为20多亿,但公司整体的货币资金还是维持着跟去年同期基本接近的40亿左右的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仍然维持在40%以下。
问:中美华东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及销售费用增加的原因?
答:整体来说,公司2022年毛利率水平略有上升,费用率也略有上升。其核心原因不在于公司工业的费用率提高等,而是公司有着商业、工业和医美三个业态。公司在2022年,工业、医美两个相对高毛利、高费用的板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医美和工业的销售占比升高了,所以相应的整个毛利率以及费用率水平有所上升。所以经过合并之后,看上去整个毛利率以及费用率有所上升。但是拆解来看,工业、医美的费用率都还是非常的稳定,尤其是医美的费用率,随着规模的上升,它的费用率还呈现了比较好的下降趋势。
问:请问公司工业微生物板块未来的发展展望?
答:2022年工业微生物仍然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目前工业微生物领域已开展立项研发项目累计超130项,研发型客户已超过500家,且在手订单充足,去年我们通过成立湖北美琪、收购美华高科,保障了产能供应,并且控股华仁科技,落实了公司工业微生物创新药物原料方向在小核酸药物和IVD化学原料领域的布局,未来公司将持续践行工业微生物发展战略,聚焦创新药物(xRNA&ADC药物)原料、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医美原料、宠物动保和特色生物材料五大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工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产业集群,成为工业微生物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问:公司未来1-2年有望上市的创新药品种和生物类似药有哪些?
答:肿瘤领域,ELAHERE 为2022年获得FDA批准的唯一一款ADC创新药物,其国内临床工作推进顺利,计划年内提交BLA申请;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迈华替尼片,目前已完成III期临床受试者整体入组,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获得III期研究PFS事件数后开展上市申报工作;公司与科济药业合作在中国大陆进行商业化的CAR-T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其上市许可申请于202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目前处于审评阶段。 自身免疫领域,ARCALYST 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IL-1受体拮抗剂缺乏症和复发性心包炎,该产品在国内被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目录,也是迄今美国FDA批准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复发性心包炎药物,公司将在2023年正式递交中国BLA申请;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HDM3001(原研药(Stelara ,喜达诺 )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其Ⅲ期临床试验达到研究主要终点,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递交BLA申请。 内分泌领域,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于2022年7月获得受理,有望于年内获批。 创新医疗(002173)药械方面,HD-NP-102(肾小球滤过率动态监测系统和MB-102注射液):2022年7月,NMPA正式受理该系统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目前处于审评阶段。与该系统配合使用的MB-102注射液(Relmapirazin)为全球创新药,已于2023年2月完成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的入组,初步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计划于2023年4月完成中国pre-NDA递交。
问:华东医药商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答:公司医药商业一直在走创新转型之路,但由于传统业务的体量规模较大,新的业务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在整体业务中的比重还不够高,后续我们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在物流配送领域,以冷链生物药、特殊药品为核心,发展冷链第三方服务能力。二是公司商业配送一直立足于浙江省,未来公司将通过产品代理的形式让医药商业走出浙江省,走到全国。目前公司医药商业已有接近60个在浙江省内代理的产品,未来会有更多区域性的产品合作,还会有全国性的产品合作。三是打造自有品牌,提升自有品牌关注度及影响力。未来,华东医药商业的创新转型将继续不断提速。
问:请问公司在ADC领域适应症方面的核心布局策略?后续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公司会是怎样的考量?
答:(1)公司在ADC领域进行了差异化纵深布局,先后投资了抗体研发生产公司荃信生物、ADC连接子与偶联技术公司诺灵生物,孵化了拥有ADC药物毒素原料全产品线的珲达生物,控股了多抗平台型研发公司道尔生物,并和ADC领域全球新兴的科技公司德国Heidelberg Pharma开展股权投资及产品合作,引进其两款全球ADC创新产品HDP-101和HDP-103,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其先进的ATAC (抗体-鹅膏蕈碱偶联物)技术平台进行有机融合。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在现有华东医药ADC全球研发生态圈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新型技术平台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ADC自主研发平台。 (2)ADC适应症布局方面,公司以未被满足临床需求为驱动,不断开发针对实体瘤和血液瘤领域不同癌种的ADC创新药物,目前管线中包括: ELAHERE :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用于铂耐药卵巢癌的ADC药物,公司计划年内提交BLA申请。 HDP-101:为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ATAC 药物(抗体-鹅膏蕈碱偶联物),公司合作方德国Heidelberg Pharma目前正在开展该产品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海外I/IIa期临床试验,并已于2022年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HDP-103:为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ATAC 药物,公司合作方德国Heidelberg Pharma目前正在开展该产品的临床前研究,目标适应症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HDM2005:公司自研的ADC产品,用于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瘤,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3)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公司也积极进行布局: HDM2003(AB002)是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靶向PD-L1/L2和IL15的双靶点融合蛋白,是公司与美国AKSO合作开发的产品。可以抑制免疫检查点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以治疗实体瘤。 公司与盛诺基合作进行市场推广的淫羊藿素软胶囊,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原创天然小分子免疫调节剂,该产品自2022年5月正式上市以来,已在国内取得良好的销售表现。 公司与科济药业合作进行商业化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是全人抗自体BCMA CAR-T候选产品,其上市许可申请于202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问:公司未来将有多款创新药品获批,在创新产品的销售上做了哪些准备?
答:公司对商业化团队提出了高要求,希望能提高创新产品上市后快速准入、快速达峰的能力,并一直在进行销售相关的筹备工作。 公司已经组建并完善了肿瘤事业部,在去年成功地实现了淫羊藿素软胶囊的市场推广。此外,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服务经验,在血液疾病领域已形成了完善的市场服务人员配备、完备的营销管理体系及广泛的市场资源,公司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支由免疫事业部管理的CAR-T专业化队伍,引进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获批后将凭借公司的市场推广力量快速实现商业化。
问: Sinclair分别收购了High Tech及Viora两家公司,请问这三个公司目前各自的业务发展情况和后续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海外医美业务处于逐季改善趋势当中,如何展望改善空间和节奏?
答:公司海外医美业务目前有三个运营主体,分别是Sinclair、High Tech和Viora。英国Sinclair作为公司全球医美业务运营平台,在全球市场推广销售注射用长效微球、玻尿酸以及面部提拉埋线等产品,并通过全资子公司High Tech和Viora在全球市场研发及拓展能量源医美器械业务。 2022年全资子公司英国Sinclair Sinclair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3,457万英镑(约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90%,实现EBITDA2304万英镑,同比增长245.95%,并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Viora公司业务优势主要聚焦在美洲市场,2022年实现美洲市场的快速增长,超预期完成全年经营计划。High Tech公司主要深耕欧洲市场。2023年Sinclair将通过进一步强化EBD和注射类业务的协同效应,持续构筑公司全球化医美业务的整体竞争力。 在未来发展的节奏上,去年国际医美业务取得了高速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自身业务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有收购新公司并表因素的影响,公司预计2023年及以后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并持续实现全面及较好的盈利,为公司做出更多正向贡献。同时,公司将积极寻找和引进一些有潜力的创新的医美产品,持续丰富管线,推动国际化医美业务的整体发展。
问:公司未来的BD思路是怎样的?
答:公司的BD工作将从三个方向发力:一是聚焦能快速为公司带来收益的优势品种,如已上市的成熟品种或临床三期前后的品种,不断丰富我们的产品管线。二是立足公司肿瘤、免疫和内分泌三大核心产品领域,不断扩大治疗领域,协同现有产品布局,快速形成销售规模。三是布局新的技术平台,不断提升华东医药研发实力; 董事长吕梁作结束致辞 非常感谢各位投资者对华东医药的关注与支持,也很高兴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业界的肯定。“风物长宜放眼量”,按照公司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我们的创新转型之路仍然道阻且长,未来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的因素。我们将会锚定“创新”,立足创新前沿,紧跟临床需求,坚持“自研+引进”相结合的创新研发思路,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共享的研发生态圈版图。同时,医美、工业微生物、医药商业将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勤耕不辍、行稳致远。去年我们第一次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促进了整个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不断奋进,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将为实现我们的第七个三年规划和远景目标提供强大助力,持续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广大股东!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美、工业微生物四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美、工业微生物等。公司连续第十三年上榜财富中文网评选的《财富》中国500强,位列357位;入选米内网“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蝉联2021年度中国化药百强企业TOP10;荣膺全国工商联“2021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2021年度中国医药商业百强”,中国企业联合会“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荣获药智网“2022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TOP100”“2022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 | 参与单位类别 | 参与人员姓名 |
---|---|---|
上银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东兴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东方阿尔法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信建投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加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盈蓝景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航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邮创业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金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交银施罗德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兴合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兴证全球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前海联合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勤辰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华夏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华宝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华富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华泰柏瑞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南华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南方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博时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嘉实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国泰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国融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国赞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坚果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大成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天弘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天治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安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富国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峰境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廪实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建信养老 | 基金公司 | -- |
弘毅远方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招商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易米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永赢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汇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汇添富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泓德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泰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浙商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玄元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精砚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红土创新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红塔红土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翎展基金 | 基金公司 | -- |
融通基金 | 基金公司 | -- |
诺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 |
财通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重湖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金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金元顺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金鹰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银华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银河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长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 |
长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 |
UBS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东亚前海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东吴自营 | 证券公司 | -- |
东吴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东方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东海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中信建投 | 证券公司 | -- |
中信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中信里昂 | 证券公司 | -- |
中天国富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中泰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中金公司 | 证券公司 | -- |
中银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信达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兴业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华创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华创资管 | 证券公司 | -- |
华泰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华福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华鑫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国新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国泰君安 | 证券公司 | -- |
国泰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国联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国融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天风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广发证券 | 证券公司 | -- |
德邦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招商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民生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江海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浙商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海通证券 | 证券公司 | -- |
海通证券资管 | 证券公司 | -- |
爱建自营 | 证券公司 | -- |
瑞丰证券 | 证券公司 | -- |
申万宏源 | 证券公司 | -- |
第一创业证券 | 证券公司 | -- |
西部证券 | 证券公司 | -- |
财信证券 | 证券公司 | -- |
财通证券 | 证券公司 | -- |
财通证券资管 | 证券公司 | -- |
银河证券 | 证券公司 | -- |
长城国瑞 | 证券公司 | -- |
长城证券 | 证券公司 | -- |
长江证券 | 证券公司 | -- |
万利富达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世诚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中域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中欧瑞博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乐正资本 | 阳光私募机构 | -- |
凯丰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凯石基金 | 阳光私募机构 | -- |
呈瑞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大朴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恒复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新活力资本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明河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易同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易正朗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景林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毅木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民森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汐泰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泰旸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淡水泉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源乐晟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源乘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溪牛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理成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瑞华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盈峰资本 | 阳光私募机构 | -- |
睿泉毅信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翙鹏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诚盛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金恒宇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金百镕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青骊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 |
高毅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鼎锋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 |
中再资产 | 保险公司 | -- |
中华财险 | 保险公司 | -- |
中国人保资管 | 保险公司 | -- |
光大证券资管 | 保险公司 | -- |
华泰资管 | 保险公司 | -- |
国华兴益保险资管 | 保险公司 | -- |
国寿养老 | 保险公司 | -- |
大家资产 | 保险公司 | -- |
天安人寿保险 | 保险公司 | -- |
平安养老保险 | 保险公司 | -- |
新华养老保险 | 保险公司 | -- |
新华资产 | 保险公司 | -- |
民生通惠资产 | 保险公司 | -- |
泰康养老保险 | 保险公司 | -- |
泰康资产 | 保险公司 | -- |
百年保险资管 | 保险公司 | -- |
阳光资产 | 保险公司 | -- |
Aihc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 海外机构 | -- |
Brilliance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 海外机构 | -- |
Foundation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Fuh Hwa Site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Goldstream Capital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Hbm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 | 海外机构 | -- |
Headwater Investment Fund | 海外机构 | -- |
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Inventive Captain Limited | 海外机构 | -- |
Invesco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Lake Bleu | 海外机构 | -- |
Millennium | 海外机构 | -- |
Neumann Advisory Hong Kong Limited | 海外机构 | -- |
Pickers Capital | 海外机构 | -- |
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Point72Associates,Llc | 海外机构 | -- |
Superstring Capital | 海外机构 | -- |
Toroa Management | 海外机构 | -- |
Tx Capital | 海外机构 | -- |
Wanhai Spc Fund | 海外机构 | -- |
先锋基金 | 海外机构 | -- |
友邦保险 | 海外机构 | -- |
太盟投资集团 | 海外机构 | -- |
摩根士丹利 | 海外机构 | -- |
海通国际 | 海外机构 | -- |
群益证券 | 海外机构 | -- |
贝莱德资管 | 海外机构 | -- |
鲍尔太平 | 海外机构 | -- |
中金资管 | QFII | -- |
国泰人寿保险 | QFII | -- |
挪威银行 | QFII | -- |
摩根资管 | QFII | -- |
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mpany | 其他 | -- |
Goldstream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 其他 | -- |
上汽颀臻资管 | 其他 | -- |
上海万晟 | 其他 | -- |
东方合盈基金 | 其他 | -- |
东方睿石投资 | 其他 | -- |
东方证券资管 | 其他 | -- |
东方财富证券资管 | 其他 | -- |
东盈投资 | 其他 | -- |
东证资管 | 其他 | -- |
中信期货 | 其他 | -- |
中颖投资 | 其他 | -- |
丰琰投资 | 其他 | -- |
亚太财险 | 其他 | -- |
仁布投资 | 其他 | -- |
兴海荣投资 | 其他 | -- |
兴证资管 | 其他 | -- |
前海睿麟基金 | 其他 | -- |
千榕资产 | 其他 | -- |
华宝信托 | 其他 | -- |
华能信托 | 其他 | -- |
博鸿资产 | 其他 | -- |
合众易晟投资 | 其他 | -- |
君和立成投资 | 其他 | -- |
啟達投资 | 其他 | -- |
固禾资产 | 其他 | -- |
国寿资管 | 其他 | -- |
国投聚力投资 | 其他 | -- |
国泰君安资管 | 其他 | -- |
国海资管 | 其他 | -- |
壁虎投资 | 其他 | -- |
天虫资本 | 其他 | -- |
天风天成资产 | 其他 | -- |
宁银理财 | 其他 | -- |
山高资本 | 其他 | -- |
平安资产香港 | 其他 | -- |
平石资产 | 其他 | -- |
幸福时光基金 | 其他 | -- |
彬元资产 | 其他 | -- |
循远资产 | 其他 | -- |
志开投资 | 其他 | -- |
怀远基金 | 其他 | -- |
恒健远志投资 | 其他 | -- |
恬昱投资 | 其他 | -- |
惠升基金 | 其他 | -- |
成泉资本 | 其他 | -- |
抱朴容易资产 | 其他 | -- |
拾贝投资 | 其他 | -- |
挚盟资本 | 其他 | -- |
摩汇投资 | 其他 | -- |
昊泽致远投资 | 其他 | -- |
明亚基金 | 其他 | -- |
明湖投资 | 其他 | -- |
晟盟资产 | 其他 | -- |
景领投资 | 其他 | -- |
智诚海威资产 | 其他 | -- |
杉树资产 | 其他 | -- |
森锦投资 | 其他 | -- |
橡木资产 | 其他 | -- |
止于至善投资 | 其他 | -- |
汇升投资 | 其他 | -- |
汉和汉华资本 | 其他 | -- |
沣谊投资 | 其他 | -- |
泓屹资产 | 其他 | -- |
泰仁资本 | 其他 | -- |
浦发银行 | 其他 | -- |
涌津投资 | 其他 | -- |
深梧资产 | 其他 | -- |
湾区产融投资 | 其他 | -- |
玖鹏资产 | 其他 | -- |
盘京投资 | 其他 | -- |
石锋资产 | 其他 | -- |
碧云资本 | 其他 | -- |
稷定资产 | 其他 | -- |
耀之资产 | 其他 | -- |
肇万资产 | 其他 | -- |
蜂巢基金 | 其他 | -- |
西南证券资管 | 其他 | -- |
诸暨农商银行 | 其他 | -- |
贤盛投资 | 其他 | -- |
进化论资产 | 其他 | -- |
进门财经 | 其他 | -- |
远信基金 | 其他 | -- |
远惟投资 | 其他 | -- |
道翼投资 | 其他 | -- |
金友创智资产 | 其他 | -- |
金辇投资 | 其他 | -- |
鑫巢資本 | 其他 | -- |
银杏环球资本 | 其他 | -- |
锐意资本 | 其他 | -- |
雪石资产 | 其他 | -- |
鸿盛资产 | 其他 | -- |
龙航资产 | 其他 | -- |
关键词: